放空自己

 这是在补前一周某天的感觉。

通常早上从床上起来后第一件事情是随手打开电视机,然后伴随着电视的声音去洗漱准备早餐然后吃饭。所有的时间空隙中会有第一时间等新闻节目填充进来。
昨天晚上因为无所事事被已然忘记内容的电视节目扯着很晚才睡,内心的负疚感让我睡前把电视机连接的插座拔掉收起来了。然后早上就没有如常打开电视。
在洗漱、吃饭的间隙里或者整个过程中,因为没有电视的填充大脑好像突然被放空了。自然而然的,之前一直思索的几个问题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在咀嚼、走动的时候感觉大脑中一片空明,思维好像特别活跃。很多火花一样有突破的思路争相涌现出来,让我感到非常欣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来到办公室坐下来开始记录刚才的想法和一天的工作。
中午回来的时候,早上那一段时间空明的感觉还是记忆犹新,我就刻意什么事情都不去做,把午饭时间都推到后面再说。
就这么静静坐在沙发上,各种纷至沓来的思绪果然如约而至,同样又是那种空明活跃与喜悦的感受。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问答,有人问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到:"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阅读会让他从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分心。任何一个人读书太多用脑太少就会陷入到懒于思考的坏习惯中。"Reading, after a certain age, diverts the mind too much from its creative pursuits. Any man who reads too much and uses his own brain too little falls into lazy habits of thinking 
)。之前对这两句话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是没有找到共鸣,此时的感觉让我有种切肤的感受。
其实追溯起来,我应该在中学时就学到一句话:学而不思则殆。爱因斯坦第二句话简直是对此句话的精确翻译。
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不喜欢让大脑闲下来,空闲的时间间隙要么开着电视、要么上网瞎逛、要么玩儿游戏、要么读书,只有在不能方便接触到这些大脑快餐的时候,比如路上、睡前、醒后,才会启动大脑的主动思索。而我的很多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想法是这些时候产生的。而自我感觉思路最为活跃的时间是在早晨意外醒来睡不着的时候。此时的思维特别敏捷,感觉特别敏锐。回头看看,不久前写的《煮红枣粥记》的感受和灵感就是早晨醒来被浓浓的枣米香勾起。
最近又开始每天花七分钟时间进行冥想。还买了一本电子书《会呼吸就会冥想》粗略看了。想来冥想所达到的那种愉悦与空明的状态应该就是此时的状态。冥想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有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物件的,还有一种是努力感受周围所有的事物。这样看来,我是否可以在冥想时思考问题呢?
人的大脑处理信息能力有限,搜集整理输入的知识应该会消耗大量的脑力,使人无暇再进行更具创造力的思考活动。当一个人到了一个年龄阶段,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时,创造的火花四处迸射,此时就需要把更多的脑力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而应该减少其他吸引注意消耗脑力的活动,多多去创造去产出知识。
因此,适当远离电视、图书、新闻、课堂,把自己的大脑放空,让思维的火花肆意绽放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ADHD Algorithm: From Dijkstra to SSSP

ADHDer的自救算法

注意力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