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洪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人达到爱因斯坦、孔夫子那样的思想境界后,相信再去看大多数人写的同专业的文章时,可能会感觉漏洞百出不忍卒读。能够从这些书中提炼出来对其有所助益的成分非常有限,反而其中的幼稚错误的观点反而会带来误导。不过能够著书立说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讲可以说是高山仰止,能够从中吸收很多观点,来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生短暂,思维活跃创新火花四溅的时间段更短。把这段弥足珍贵的创新的黄金岁月应该去开拓创造。过度用于学习别人咀嚼过的知识,而不未免太可惜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掌握需要有选择性和方向性,在专业领域构筑知识体系,塑造专精的大脑神经结构。人到生产力的黄金年龄,就应该肩负起责任,需要从知识的消费者,变为知识的生产者。这个阶段,读书应该改为查阅,书籍应该蜕变为可以随时查阅的外脑,而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消化书籍内容。当你在新领域一骑绝尘,成为一代宗师时,的确会有爱因斯坦的读书观。
人类大脑对信息的饥渴几乎与对糖分的贪婪一样,是刻写在基因中的。聊八卦、看电视、刷网页,是如此让人入迷不可自拔。而现在富媒体信息时代,信息洪流更是吞噬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脑力。要想好不容易在专业学习时期重塑的专业化大脑结构,不被信息狂潮冲刷得七零八落,最好能够驾驭好我们的信息流,让宏大的信息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一件随波逐流的被别人消费的商品。世界发展太快,人类还没有学会应对如此浩瀚奔涌的信息,大多数人被淹没沉溺其中。
从生理解剖角度看,人类大脑的差异并不大。差异来自后天学习训练对大脑的重塑。我个人坚信,中上之资的人,如果能够像爱因斯坦、孔夫子那样学习思考生活,也能够获得比肩的成就。只是信息社会已经很难有他们那样的安静环境,很少有人能够抵御信息狂潮,大脑也很难维持专业与纯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